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静”亦思“退”亦思

  ■贾瑞东文

  教师节去同里,游了两个园——静思园、退思园。

  我不是名家,也不具慧眼,辨不出两园的各自特征。静思园与退思园皆亭台悠然,屋宇巧然,廊桥婉然,曲径幽然。其中花明水岸,草陈松间,竹依堂前,蝶舞泉边。太湖石玲珑透漏,造型别致,藤攀蔓附,佳木荫翳。这里一圆门,门照胜景,似嫦娥奔月,紫桂摇香,玉兔戏花;那里一屏窗,窗含秀色,竹影扶疏,花枝招展,如闺秀临窗抹染。

  每个池沼都是园的心脏,小路是她的经络,溪泉是她的血脉,绿地是她的肺腑,山石是她的骨架,草木是她的肤发,花卉是她的钗珮,小桥是她的项链,回廊是她的裙带。所有物事都以水为中轴。如烟的柳丝轻拂湖面,像垂钓的老者,昼钓白云飞鸟夜钓露月星光。傍水的楼台红柱笔立,翘檐欲飞,以湖为镜,粼粼颤动。峥嵘异石傍水而立,像湖的婢女、门神,或谦谦作拱,或正襟危坐。新枝嫩绿生辉,茁茁向上,调和着炎炎烈日;老树虬干峭傲,或直刺苍穹,或躬身候宾,或探出修颀苍劲的手臂掬水而饮,透过它浓密的枝叶,只觉得对面的屋舍歇在它的肩上,游人栖在它的指间,池水漾在它的枝头。游人绕着湖水流转,像它的五彩裙袂;姑娘披柳寻花,老叟倚栏观鱼,情侣临湖赏荷;有的侍亭小憩,偎桥留影,循廊访幽;有的泛舟采莲,戏波逐凉,攀石听风。人随景走,景随水转,水随景曲,水变景变。

  两园的差别似乎在于:静思园新,是私园,为现代作品,水石花树都有凿造的痕迹。退思园古,为前清某仕宦的遗物,它藏几代人文之珍,蕴百年历史之味,一石一故事,一木一传奇。静思园承前,退思园启后,为同里双碧。

  有趣的倒是两园的命名,一个“静思”一个“退思”,两园都让人“思”,思什么呢?范仲淹进亦忧退亦忧,他忧的是天下大事,民生大计,千古流芳。“静思园”要我们思天地之悠悠埃尘之细细?要我们宏观浩宇预知未来、微观芥末察小知著?“退思园”要我们谨言慎行退一步海阔天空?要我们总结反省、蓄势待发?就像静思园和退思园所告诫的那样:静亦思思退亦思思,能做到“日三省乎己”,人生就少走弯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3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4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5版:时报周末·杨浦商业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8版:时报周末·公益广告
环岛行(组诗)
惹尘埃
惊心动魄13分钟
浦东人家
慢笃
“静”亦思“退”亦思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7“静”亦思“退”亦思 2014-09-13 2 2014年09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