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加坡宏见国际学院院长肖金喜
培养孩子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新加坡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学生成为有国家意识、有社会责任感和有正确价值观念,即“能够对自己、家庭、邻居、社会和国家尽自己义务”和“能明辨是非的良好的与有用的公民”。

  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公民与道德教育大纲》,所有中小学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开设《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课程涵盖了五大主题,即:个性塑造;与家庭的联系;对学校的归属感;作为社会一分子;以国家为荣并忠于国家。这五大主题引导学生从认识个人开始,然后扩展到家庭和学校,最后延伸到社会和国家。

  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由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及其他民族的移民,构成了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信仰、多元价值观念的新加坡社会。因此,培养国民的国家意识是新加坡的重要治国方略。中小学每天都举行升旗礼、唱国歌和背诵信约:“我们是新加坡的公民,誓愿不分种族、语言、宗教、团结一致,建立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并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以培养学生牢固的国家意识及各民族一致认同的普遍理性价值。同时,在校学生都积极参加国家统一安排的全民“国家意识周”教育活动。

  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坚守东方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吸收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新加坡中小学十分重视传统的道德教育,特别是注重向学生灌输儒家伦理道德价值观。强调在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中渗透儒家伦理道德观,例如:仁、义、礼、智、信、责任感、协作精神等。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在世界上首先把儒家伦理编成教科书,倡导忠孝纲常,在教材中编进了多个有关儒家和东方传统价值观的故事和典故。

  新加坡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1990年,新加坡教育部制定和推行了一项学生社区服务计划,包括“好朋友”计划、关怀与分享计划等,旨在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服务的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让学生参加“忠诚周”、“孝顺周”、“礼貌周”、“睦邻周”、“清洁周”等特别周活动,从小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习惯。

  此外,新加坡中小学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升降旗仪式、文体活动、尊老敬贤活动、植树活动、清洁活动、文明礼貌月活动等等。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使学生将课堂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身体力行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知行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艺术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8版:时报周末·图说
聚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教育是“慢”的艺术
帮助未成年人发展良好人际关系
培养孩子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运用系统思考强化青年人的文化思想
报头
杨浦时报一版要闻01培养孩子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016-07-09 2 2016年07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