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半斋刀鱼汁面,三月里名动申城。一直想去尝尝,却总是时机不当。
三月初即将参加博士生监考,想起旧同事兼闺蜜春晓喜欢面食,于是约她监考后去尝试,并将网上报道的刀鱼汁面的妙处,详细描述了一番。春晓欣然答应,我也翘首企盼,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到了周末,上午各自监考,到中午碰头,我提起刀鱼汁面时,春晓却说去不了。她身体一向不太好,监考起得早,只怕下午考完后,精神不济。听她一说,我只能遗憾作罢。
然而过了几日,朋友圈中文友滋兰晒出刀鱼汁面的图片,让人垂涎三尺。问他:“味道如何?值得去不?”答道:“味道鲜美,值得去尝尝!喜素加一份马兰头,喜荤加一份肴肉。”这话顿时令人食指大动,想了想,便与读书时的同门Akira联系,一则久未与之碰头,可以邀出来叙旧,二则他工作地点在陆家嘴,距离老半斋不远。我照例又叙述此面之美味,Akira也表示出很大的兴趣,说有空去品尝。
Akira工作一直忙碌,眼瞅到了月中,我提醒他面食之约,他说择日不如撞日,不如当天就去。于是到了中饭时间,我赶紧奔去地铁。谁知乘到人民广场,Akira打来电话,我便感到情况不妙。果然,他表示自己刚出办公室,就被上司叫回去谈工作。Akira邀我去他上班的金茂大厦就餐,他下午还有个紧急会议。我当然理解老同学,同时心里也感叹,高薪未必就称心如意。
屡约未果,难免惆怅。未尝不能独自前往,但始终少了气氛,三月里阴雨绵绵,出门也懒怠。倒是同事张老师问:“怎样,那个面吃到了没?”我摇摇头。“怎么还没吃?改天我请你!”同事说自己是老半斋的常客,去那边是熟门熟路。不过他工作中遇上了烦恼的事儿,倒是应该我请他,舒缓他情绪才是。
下旬的一天,度过一个沉闷的会议,于是约同事出去搓一顿。照例是阴沉的天气,这种天气里,似乎更需要一餐美食来驱散阴霾。出地铁后快步走着,同事突然刹住脚,抬头说:“到了!”在“老半斋”的金字招牌下,两列队伍由门内收银台一直排到了门外。踮脚往店内一瞧,更是人声鼎沸,座无虚席。虽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这热闹的场面打动了。同事坚持请客,排队买面,我去寻找座位。
在吵吵嚷嚷的人群中穿梭,看见有人快吃完了,便守在旁边,等别人离开时,赶紧落座,再用包袋帮同伴占一个座儿。放眼望去,大堂里大都是中老年纪的食客,对他们来说,手里捧着的面,应该是久违的味道和熟悉的记忆吧。长江刀鱼金贵,厨师们用刀鱼汁面的方式,让大家能以平民的价格,分享品味它的鲜美。
我们等了一阵,终于店员端来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早就听说这刀鱼汁面是沪上最好吃的光面。入手一看,这碗光面的卖相十分喜人。用刀鱼等食材熬出来的汤汁,呈奶白色的半凝固状,白细的面条静静躺在当中,像玉石一样泛着莹光。这就是传说中的刀鱼汁面,这就是心心念念的刀鱼汁面。迫不及待起筷,入口面条筋道,粘稠的汤汁在齿间流转鲜香。这鲜味倒不是说有多浓郁,但没有添加味精的汤汁,还原了食材的淳美,难怪让人喜爱。据说长江流域将推行全面禁捕,今年可能是最后的机会尝到野生刀鱼汁面了。这次忙里偷闲,从北边奔到南边来品尝这一碗面,另有一种得偿所愿的惬意。
店中不断有新的顾客到来,所以吃完面,我们也赶紧离开,给别人腾地方。正好瞅见,有人在一位老大爷身边觅了个座位,对老大爷说谢谢。对方回答说:“你不要谢我,要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他们让你有今天幸福的生活。”这话听起来老套,但又透着上一代人朴素的情感。
故事本来应该结束,然而随即听闻同事可能会调离,我不觉有些惊讶。同事工作认真,实干又淡泊,由此想作诗一首,铭记这次吃面之谊:
千金熬出一餐鲜,未绝宾来霏雨天。细挑银丝风摆柳,匀开胶汁海浮烟。陛前指动拼能食,困际饭恩惭以镌。明日封江罢渔业,难追新进共欢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