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月大的小人,坐在童车的红靠背椅上,听妈妈讲Where is Bunny?一双滚圆的眼睛闪光,小鼻子下小嘴微张,耳朵竖起,听着故事。图书翻动时,头也摆来摆去。荡在椅子下穿一双白袜子的小脚,随情绪波动会上下拍打。小脸表情丰富,一忽儿神情紧张,一忽儿眉目舒展,一忽儿咧嘴大笑。得意时,小手要从妈妈手里抢书,同时兴奋得手舞足蹈。
听懂了?揣着疑惑,看着他又大了三个月。同样坐在童车的红靠背椅上,身着深黄色的棉袄。微红的脸颊,紧凑的五官顶着额上一绺童发,眼睛眨也不眨,低头注视妈妈手里的书,耳朵竖直,聚精会神在听讲Is Bunny in the forest?听到最后一页,凝重的脸色上堆起笑容,双手挥动,类似拍手的样子,双脚交叉,上下甩动。当书翻过去,看到书背了,只见他唇上翘嘴张大,眼睛一闭,哇哇哭出声来,并向前伸手抢书,心想故事咋就没了?
这娃萌不萌?发不发噱?这会儿,谁还会怀疑他没听懂英语故事?实践证明,这小人在听故事,尽管你用的不是母语,但从他的神态和动作你可知道,他完全明白故事的情节。你们讲怪不怪?要晓得,那时候他只会爬,不会说话呢!
到十六个月的时候,他坐爸爸腿上,和爸爸一起看书。到了十七个月大小,坐在童车上自己翻阅图书,自己知道用布揩自己玩的积木,并会用调羹自己吃饭了。走进十八个月的时候,更是了不得,不仅自己看书辨识动物,还会自己用动作诠释up and down的含义,学妈妈做瑜伽,买鞋会挑选自己认为漂亮的鞋子。更让人赞叹的是,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捏住一支笔,在纸上画圈,尽最大努力去画,挺认真。从此时始,他不断抓笔作画,在电子黑板上展示无师自通的作品。
鱼,他用上弦和下弦的线条拼成,然后在头部画二条弧线,象征鱼头。就这样的鱼,他画了三四条。远远地看,鱼仿佛在水里游动。他画完后,手里捏着笔,坐在画作旁边。脸上的表情像笑里有点尴尬,好像又有点害羞。这副模样,不知是对画的成果满意还是不满意,抑或是怕大人评价他的画?
他画车,画得小,很像玩具汽车。他怕大人看不懂,画完站起来,尽管不会言语,就用手势动作比划,嘴里发出车行驶的声音,手向前甩动,表示车前行。他还画玩具,装模作样拿起一块积木来揣摩图形,观察积木凹进去的圆孔,还用手中的笔测量模拟,然后在电子黑板上把它画出来……
一个一岁半的小人,这么会玩,那么神奇!若问这小人是谁?他就是我的小外孙苗苗!女儿告诉我,他和外公一样喜欢看书。真的吗?这么小的人会喜欢看书?
也许隔代亲吧,也许小外孙的爱好连通了我的血脉,不由又让我增添几分喜欢。后来看他在普陀公园树林里追逐兔子,嘴巴喊:“Bunny!”一会儿朝东,一会儿朝西。我心里就想,与其说是Bunny吸引了他,倒不如说他就是成人生活中的Bunny,浑身散发出Bunny的魅力,吸引了我,吸引我们整个老一辈人,享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