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闽东印象(二)

  ■黄玉雄 文

  老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到了外地,我总习惯顺口问一句,当地的支柱产业是什么。福州朋友听了发愣,说没有什么支柱产业。我想也是,不见得所有的城市都有一个领衔的产业,如大连的港口物流、桂林的山水旅游之类,那么,这里总有一些凭籍地域优势发展起来的企业吧。听我一提示,朋友就说有福耀玻璃,还有闽东电力。我笑道,你们这里石头多、雨水多,这才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呀。

  但是,福建很多地方显然没打算把山水风景当吃饭的本钱。以福州为例:鼓山、乌石山、于山都是不收门票的,乌塔周围则是满目废墟。我到林则徐纪念馆参观,里面适逢装修,几支清朝炮筒,锈迹斑斑地扔在地上,亭台、石雕荒凉寂廖。这样情形和旅游地区不一样。拿安徽的古镇西递来对比一下吧:残砖碎瓦皆为文物,游人摸摸街边小摊上的仿造铜盆都要交两元钱的。这样一联想,让人忍不住要笑出声儿来。

  说到核心产业,非得谈谈连江。那里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业很发达,是国内有名的水产出口大县。在街头排挡,各类海鲜摆在盆中,客人一来,点了现烧;在酒搂里面,海鲜也不像上海那样养在水中,天热时顶多用冰块降降温罢了。在这个地方,海鲜是可以当萝卜青菜吃了,只是当地吃法和惯常的不太一样,外地人不免会大惊小怪。在湄洲岛海滩边的小吃铺,我点了几个小菜,把一条小墨鱼吃到嘴里,连忙又吐掉:肚子里面居然还留着一股黑墨。向老板娘抱怨,她一脸委屈,说她一直是这样烧的,客人也都是这么吃的。到了连江,发现她所言不虚,那些上档次的餐厅也是这么侍弄的。

  在这里吃海鲜,有一招甚为简便:锅里放点鱼虾贝类、葱料,稍煮,再往锅边上浇一层米糊糊,加水一冲,用锅铲刮到锅底,就海鲜烧开就行,连煮饭都省了。这道日常点心称为“锅边”,被连江人奉为地方特色,可福州朋友却认为,鱼丸才是连江特色,理由是福州市区有不少鱼丸店,品味远逊于连江鱼丸。朋友在黄歧请了我一顿后,我在连江就用鱼丸当早点:松软、有弹性的鱼丸一口咬下去,鲜热的肉汁滴到碗里,再用小勺舀一口油花花的葱花汤,比起其它地方拿鱼丸当菜吃,的确有一种别样的情味。

  其实,黄歧留给我的最深印象,不是鱼丸,而是房屋。黄歧镇是个群山环抱的海湾港口,除了水就是石山,基本上没有平地,居民要么在山上盖房,要么修筑围海石堤,把海滩变成陆地。镇中心有块濒海平地,是福建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这里,数平方公里见方区域全用石块铺就。这块宝地,商铺林立,寸土寸金,据说地价比福州市区还贵。港口内停靠无数船坞,林林总总,与房屋比肩而立。这一弯港口,四季海风凌厉,暴雨频频。新建房子用钢筋水泥筑就,迎海砌起一块块大石板,上刻“泰山石敢当”,以示对台风海浪的英勇无畏。山腰的老房子由大块花岗岩砌成,屋顶用瓦,瓦上压石砖。花岗岩结构的房屋在其它地方已经少见,大都是老式洋房或别墅,都有不少年月了。作为普通民居使用的,说不定也就福建这一带。

  和黄歧房屋的硬朗作派不同,福州晋安一带的畲族民居,小巧而弱不禁风。

  观赏这种屋子,人最好呆在船上。舟楫弄波,在碧玉也似的深潭划出一道白痕,两岸的红壤里伸出树根,像数不清的龙蛇。仰面看,四面的山峦,翠竹莽莽,水雾笼罩在山腰。辗转之间,烟云里豁然亮出一小片农田。再看,竹影婆娑中露出些许低矮的房子,有的是青瓦红砖,有的是竹木结构——双层,有木窗、木栅栏。

  这样的民居,在南方并不出众,但它们在山林间栉比层叠,超然云水之间,就有了世外桃源的风范,让人忍不住猜测:住在里面的人是怎么过日子的?莫非“不知有汉”?

  登岸一看,村寨小石径在竹树间蜿蜒,有几座房屋居然也青砖雕檐,具古朴之风,让人讶异。畲家少女穿着绣花边的黑底衣裤,束绑腿、红头箍,娇小玲珑,热情好客;小伙子则清秀淳朴,憨厚可亲。坐下来,用完茶水小吃,真心慨叹这片闽江北岸的小山小水之灵异,不但蕴藏寿山石这样的天然瑰宝,还能调理出许许多多令人回味的风物人情来,真真有味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焦点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图说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闽东印象(二)
乐趣
喝火令·花岙岛
醉白池赏荷
杭州行三首
摩洛哥梅克内斯老城
鸣蝉夏荷
母亲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闽东印象(二) 2019-08-06 2 2019年08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