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浦:持续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创新地图”发布

  ■记者 杨晓梅

  本报讯 近年来,江浦路街道不断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为重点的创新社区治理之路,形成了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基金会、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格局,其中,全市首家社区公益基金会于2015年成立,开展关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资助困难家庭、关爱老年群体等各类公益项目,成立以来共联合21家社会组织,开展各类活动305场次,服务居民8000余人次,在社区获得良好反响。

  日前,2019杨浦区社会组织轮值峰会江浦路街道分会场召开,各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代表,江浦辖区优秀社会组织代表、各居民区书记、主任和居民自治骨干、“浦枫之家”家委会成员等齐聚一堂,交流分享,共同助推社会组织进一步参与社区治理。

  辽源花苑“一脉三园”美丽家园建设、宝地东花园8号楼睦邻客厅、双辽路200弄11-15号睦邻弄堂……2015年至今,上海蚂蚁社区营造发展中心(简称“蚂蚁社造”)持续主持或参与了江浦社区美丽家园、美丽街区等城市更新、社区改造类项目。中心理事长,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空间与生态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陆勇峰在交流发言中表示,“蚂蚁社造”的目标定位是以设计驱动社区治理创新的社会组织,“以上海城乡社区空间为载体,对社区发展提供规划设计咨询、组织社区经营活动,培育赋能社区自治,助力创新社区治理,营造城乡社区美好生活。”

  作为以规划设计见长的社会组织,如何参与创新社会治理?结合“蚂蚁社造”在江浦的实践与路径探索,陆勇峰认为,社区更新要逐步实现从简单的空间、功能改造到综合性的社区营造,“在社区规划引领的机制下,社区公共空间的更新要从一次性的物质空间工程改造转向可持续的社区营造,过程中推动居民构建长效治理机制。如宝地东花园8号楼在睦邻客厅建设前期,居民自筹基金并建立相应机制等,促进了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基层,往往都是居委会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社区。总结合作经验,五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虞净将社会组织比喻成“智囊团”,“开展社区治理后,过去凡事靠街道、居委会的固有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居民区根据不同问题,联同具有专业优势的社会组织,带领居民一起讨论、分析,寻找解决的途径。不仅如此,通过向社会组织学习,我们发现社区治理如果要项目化运作,居委会干部就必须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巧,学会把居委会的日常工作和项目活动结合起来,在‘实’干的基础上学会‘巧’做。”

  为吸引更多优秀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创新治理,会上,“江浦路街道社区治理创新地图”发布,辖区56家社会组织在地图中被全部点亮。今后,街道将进一步加强与各社会组织的联系,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激发社会活力、优化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中的积极作用。

  而除了这56家民非企业类的社会组织,在江浦的社会组织中还活跃着一百多个在街道、居民区备案注册的社区群众团队。如何组织好这些力量?2011年,街道成立“浦枫之家”项目,今年,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升级了“浦枫之家”平台功能:成立由7名居民骨干组成的“浦枫之家家委会”,制定家委会“家规”,规范社区群众团队开展日常活动;通过举办“浦枫之家才艺大PK”,形成自办、自演、自治的新格局,激发居民热情、挖掘能人、凝聚民心……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街道有关部门将积极落实“社区-社会组织”双向合作,继续探索“三驾马车”的三方协同合作工作模式,结出更多治理硕果,将街道创新社区治理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焦点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脱了军装我还是一个兵”
图片新闻
“社区治理创新地图”发布
共建长三角“双创”生态体系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社区治理创新地图”发布 2019-08-27 2 2019年08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