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居民区开了“便民通道”:老人出行再也不用“左拥右抱”
从“望而却步”到轻松迈步
  今年,一条“便民通道”的开拓,切实解决了延吉五村65号大楼居民的出行难题,出行再也不是“力气活”了。

  ■记者 成佳佳

  延吉五村65号大楼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设计上有半层地下室,使得电梯所在的一楼与地面之间有2米左右的落差,居民需通过台阶才能走出去。当时,这种设计因可以有效提升房屋结构强度而风靡一时,但存在导致通道狭窄、楼梯坡度高等问题。

  岁月变迁,大楼里的住户们逐渐年迈,“半地下室”给出行带来了麻烦。住在五楼的居民卞女士说,之前80多岁的老母亲来家里,跨过台阶起码要两个人“左拥右抱”。

  而就在今年,一条“便民通道”的开拓,切实解决了居民的出行难题,出行再也不是“力气活”了。

  打通出行的“最后几级台阶”

  对于许多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一个台阶。”虽然楼内有电梯,但进入电梯前的8-10级台阶,令老人们“望而却步”。

  针对这一民生问题,延吉新村街道自2015年起就牵头召开多次现场会,并邀请社区规划师团队、同济设计规划院专家、电梯设计单位等多方力量,对相关楼栋开展实地踏勘,并陆续启动便民通道建设项目。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延吉五村15号、17号、19号的便民通道已经建成并交付使用。

  而延吉五村65号大楼因位于松花江路沿线,地理位置特殊,且由于房屋整体结构、消防安全及绿化要求等多种因素影响,该处房屋缺乏建设无障碍通道的可行性条件。

  于是,街道牵头区建管委、区房管局、区规划资源局、区绿化市容局等部门集思广益、相互配合,通过征调相关原始设计文件,联系上水、通信、电信、上煤和电力等市政单位管线管理人员再次实地查看论证,筛选最合理、最安全、最科学的方案,最终敲定:在建筑背阳侧安装便民通道,不破坏整体绿化环境的同时,施工难度相对较小,且保留原始出口,避免居民出行拥挤。

  今年6月,延吉五村65号大楼的居民终于等来了便民通道。

  居民自治为“便利生活”护航

  记者在现场看到,已经投入使用的便民通道两侧为不锈钢护栏,在坡度设计上减少下坡惯力,增加防滑强度。1.5米的通道宽度在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时,也可在紧急情况下成为“生命通道”。

  为规范便民通道的使用,居民们主动“约法三章”:该通道主要供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等使用,禁止电动车经便民通道入楼停放,禁止堆放杂物和停放车辆。楼内居民通过门禁卡刷卡进入,保障大楼安全,保持楼道清洁。“这条便民通道的建成离不开党建引领下‘三驾马车’发挥的作用。”延吉五、六村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阮志明表示。

  延吉新村街道管理办副主任吴志梁透露,在延吉辖区,与延吉五村65号相同构造且存在同样问题的还有多幢大楼。目前,延吉六村21号的便民通道工程已进入居民意见征询阶段,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悬空老人”能够走过便民通道,向“便利生活”更迈进一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文化
   第07版:健康
   第08版:焦点
图片新闻
从“望而却步”到轻松迈步
让创新动力“百花齐放”
大学生“公益广告专列”开通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从“望而却步”到轻松迈步 2021-07-08 2 2021年07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