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中,《赵伯升茶肆遇仁宗》一节,故事颇有喜感。
话说赵伯升同学去京城参加“高考”,信心满满。这位同学青年才俊,好读诗书,也没啥不良嗜好——要是说有,就是太爱作诗,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口占一首。
为什么说是不良嗜好呢?因为这位同学的诗不是安分作在自家本本上,而是走哪儿写哪儿。饭馆的墙壁上,客栈的卧床边,乃至捡到别人遗失的纸扇上。换了在今天,赵同学一定热衷写博客。
省略中间诗文。话说“高考”阅卷结束以后,众考官一致推选赵同学列入三甲人选。但是仁宗皇帝在他的试卷上看出一个错字,便召赵同学来问话。
这时候赵同学得意忘形,忘了见老师或者见领导最重要的一条“态度,关键是态度”,不承认那是错字。用今天的话来翻译他的回答:“我从来不写错别字,我写的是通假字。”于是金榜无名。
从此以后赵同学羞回乡里,流落京城,替人作文写字,等待下次“高考”,直弄得衣衫褴褛。当然在此期间赵同学又在京城的各个角落留下了诗文无数。
某夜,浪漫的仁宗皇帝做了异梦,第二天召来“国家气象总局”的苗太监占卜,得出皇帝即日要得一人的结论。于是君臣二人上街撞大运去,穿街过巷,最后进了一个酒楼,仁宗皇帝的扇子跌落楼下。
话说有个神棍在身边是比较好玩,丢了扇子也不用去找,因为苗太监又占一卜,得出扇子会在今日重现的结论。
结果就如读者猜想的一样,赵同学拾到扇子,归还物主——不过扇子上已经被他下手题了诗。
赵同学已经不认识仁宗皇帝了,多半他第一次就没敢抬头看。经过一番倾谈,仁宗皇帝认为赵同学在“社会大学高复班”学得不错,更因为相信此君就是梦里上天要降给他的才俊了,于是大笔一挥,赵同学立刻变身封疆大吏。君臣三人大悦,纷纷作诗留念。
到这里就算是一个中国式故事的结局了,不过因为赵同学上任的过程也很有喜感,我再啰嗦几句,这对我今天要八卦的人很重要。
赵同学得了皇帝的推荐信,径直去往他要上任的地界。不过这时候他仍然不知道给他这封推荐信的贵人便是皇帝,更不知道手上这封便是上任文牒,只当自己要去投靠当地现任封疆大吏谋个差事。及至自己到了目的地,闻之他要投靠的现任正好解职,心头郁闷非常,少不得又吟诗一首。最后惆怅行到接官亭上,当地官员跪了一地,赵同学才恍然大悟,作诗一首。
这个故事里的赵同学和苗神棍都查无可考,我要八的是仁宗皇帝,因为这个皇帝在中国妇孺皆知——狸猫换太子里面的太子就是他,包青天时候的在位皇帝就是他。
关于这个皇帝的另一个文坛故事就是柳永。才子柳永不但词赋极佳,据说相貌也颇为出色,于是得到众多粉丝追捧,死后那些粉丝仍然年年凭吊——考虑到这些表现狂热的粉丝极大多数都是歌姬,那个场面一定蔚为壮观。可是柳永一生未曾入仕,原因就是仁宗皇帝见了他写的不求富贵功名自在月下填词的词赋,恨他轻浮,让他一生自去奉旨填词。
想想历史上的仁宗皇帝这个做派,再读这个故事就很有意思了。不管是对赵伯升的贬还是扬,仁宗皇帝都决定得极为轻易,虽然在他看来也是理由充分。而他对赵伯升上任的安排,看起来很好玩,就像他对柳永的安排一样,那都是无关者的瞎热闹。按照赵同学动不动就要写博客引人观瞻的脾性,真不知他这封疆大吏要当得如何头面文章。
可见故事虽然是虚构的,故事里面的仁宗倒是很符合现实人物的个性特点——冯梦龙诚不我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