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木兰故里行

  ■刘希涛文

  万花山离延安40来里地,山上不仅长有名花牡丹,且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那儿有座木兰陵园。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首南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中的杰出代表作《木兰辞》,宛若一块磁石,几十年来一直吸附笔者这颗爱诗之心。如今,已挨近花将军的家门口了,能不去拜谒一番么?

  这天下午,我们驱车前往。

  车在黄土路上奔驰,沿途行人稀少,自行车倒挺多。小伙子们的车座后驮个大姑娘,仿佛驮了部发动机,两腿蹬得格外欢快。听朋友老樊说,这儿原先没有公路。那时住在延安的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同志也曾偷得半日闲,兴致勃勃地到万花山赏花。汽车只能开到罗崖村,这是一半路,还有一半路崎岖不平,毛主席等人步行两个多小时才到花原头花家陵的。

  坐落在花家陵的花木兰墓,占地两亩许,为一古典建筑群。大门上“木兰陵园”四个遒劲大字。进入园门,首先跳入眼帘的是高处花木兰的坐骑石雕像:刻工精细,棱角分明,花将军面庞清秀,铠甲鲜明,她一手持剑,一手信马由缰,再现当年“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戎马倥偬生涯和勃发英姿。

  就在花将军的坐骑下,是一方刻有《木兰辞》的石碑,出自书法大家舒同的手笔,铁画银钩,笔力雄浑,堪称精品。

  重温石碑背面的《木兰辞》,顿觉热血奔涌。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千古流传:男子能做的事,女子也能做;男子难以做到的事,女子却能出色完成,何等难能可贵啊!陕北人曾以女子多丽质为骄傲,由此生发出多少男女间的情爱之作;《木兰辞》却称得上是一首勇武刚健、质朴高亢之歌!它既歌颂了木兰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历尽艰辛锻炼成长为“男子”又高出男子一筹的不凡之举;又赞美了她蔑视功名利禄、热爱和平朴素生活之愿,令人感喟钦佩之至!

  如今,在这黄土囤积的山塬上,重温巾帼英雄的感人事迹,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立于书有“花将军之墓”字样的碑前,不由感慨系之,心潮难平……远眺位于万花山最高处的走马梁,那相传为女英难骑马习武处,一股浩然之气从胸臆间升腾而起!啊,花将军,巾帼中的铁骨铮铮,你是美的精灵化身!你是中华民族之魂的象征!你是不竭的精神财富!

  啊!“走马梁,走马梁,木兰从军去,后人长思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旅游
   第03版:时报周末·生活
   第04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5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8版:时报周末·焦点
坐出租车遇到一件新鲜事
木兰故里行
晨练的鸽群
我的心声
校园之冬
外滩雨景
图片欣赏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7木兰故里行 2013-01-12 2 2013年01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