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独爱美食
鲜为人知的重阳糕奇特食俗

  ■钱桂华 文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阳节,自古以来,重阳节有吃重阳糕的食俗。

  古时的北京,在辽太宗时称燕京。金海陵王改燕京为中都。元灭金以后,改中都为大都,并定都于此。也就是说,从宋到元,大都曾有过汉族、契丹(辽宁一带)、女真族(北方民族)和蒙古族的一段统治时期。正因为如此,元朝大都把各民族文化揉和到一起,其饮食文化也同样表现出多民族的风格。特别是节令饮食异彩纷呈,尤其是与众不同、别出心裁、鲜为人知的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奇特食俗,说来颇有一番情趣。

  制糕击铜锣。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元朝的大都十分热闹。人们纷纷踏出家门,四处登高,插茱萸簪菊花。重阳节的食品大多以“面糕”、“蒸饼”为主。家家户户制作面糕且相互馈赠,街市上一片面糕的叫卖声。更有趣的是,元人蒸作面糕和蒸饼时,要五更早起,并以铜锣敲击,所以重阳节这天,在大都一大早就听到满城铜锣震天,喧闹的景象成为当时大都重阳节的一道风景,这种热闹非凡的奇风异俗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

  盛糕用方盒。除了制糕击铜锣外,九月的大都还有一种饮食风俗,元朝大都人,家家户户都用红漆四方盒,或用盘子盛满各类果子(糕点),再把木质方盘铺设桌上,供来往客人食用。元朝大都官员、士庶、妇人、女子为作人情,都用红漆四方盒相送。以当时人来看,这种盒子有几种好处,一是可用于做往复的人情,二是用其盛放食品能蔽风沙,三是便于收拾和长久保留使用。所以当时这种红漆方盒不仅是食品盒,也是一种相赠的礼品。

  售糕敲木鱼。元朝大都吃糕和卖糕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元朝大都人以黄米制作枣糕,把二至三升米作成团,慢慢切开,秤斤论两在街上叫卖。许多生意人,在店门外撑起一根长竿,上面悬挂枣糕,又称“花馒头”。为招揽买客,还有些小生意人竟出新招,他们用香蒲(可供编织用)做成盒子,内盛放枣糕,然后把盒子顶在头上,一边手敲木鱼,一边吆喝,十分有趣。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虽说没有元朝大都人重阳节吃糕的那种奇特食俗,但见此文,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旅游
   第03版:时报周末·讲述
   第04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5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8版:English Edition
方寸凝固辉煌
老友情
汉字会消失吗
浦江之韵
抽“贱骨头”
鲜为人知的重阳糕奇特食俗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7鲜为人知的重阳糕奇特食俗 2013-10-26 2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