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禅要怎么说
——读骆玉明先生《诗里特别有禅》

  ■刘强文

  这些年,对佛学渐生兴趣,尤其禅宗。一个鲜明的感受,真有点像是鲁迅在《文学和出汗》一文里所言:“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一句话,说禅的人要是心中无禅,纯以知识贩卖为能事,恐怕还是少说为佳,甚至不说为妙。

  由此猜想,骆玉明老师当初写这本书,面对那么多的禅宗公案和机锋话头,怕也承受着某种压力吧。这压力,当非来自身外或世俗的“无明”计较,而是源于他以一己之生命,所体贴并涵泳着的那一派“活泼泼地”、“透脱明澈”的禅。所以,他选择了诗,并在序里轻巧地说了一句:“禅不可说,但可以借诗来谈。”骆老师本是谈诗的行家,他的许多诗歌赏析文字都清丽隽永,堪称美文。由他来做这以诗解禅的工作,引导读者由诗境而入禅境,真是再好不过了。

  然而,禅又实在是顶奇怪的东西,即便在最善于言说者面前,它也绝不会自降难度,曲意迎人。换言之,禅要怎么说?实在比谁来说、说什么更为关键。“禅本来不可说,以诗说禅,妙处在说与不说之间,说多了、说白了就不好。”在书中某处,骆老师又如此点逗。这段话,既是作者对禅的“认识论”,也是其说禅的“方法论”。为什么“妙在说与不说之间”?又为什么“说多了、说白了就不好”?盖因禅宗本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对禅的靠近和证成,当全由自性本心的瞬间觉悟,而不劳辞费,不假外求,说多了,说白了,反成“理障”,会“伤”了那空明无滓的“禅机”和“禅趣”。准乎此,则说禅者不得粘滞于所知而高自标置,更不能“禅外说禅”,喋喋不休。以一本说禅的书而论,必得让读者掩卷之后,虽不至于“拈花微笑”,至少也要心无挂碍,放下“我执”,能于对禅境的“寂照”中,获得喧嚣红尘中的片刻宁静者,方可称佳品。

  这本《诗里特别有禅》,显然符合如上标准。在这书里,作者实现了充分的敞开和适度的收敛。所谓敞开,是心灵对世界和生命的全幅开放,是对各种思想和人物的融摄和优容,是涤除玄览,澄怀忘象;所谓收敛,是对任何一种基于经验和理念的“我执”,都能有效地予以剔除,是对文字和语言的用行舍藏,指挥若定,张弛有度,不蔓不枝。惟其如此,才使得整部书都沐浴在“无过无不及”的澄明中。书中不少段落,闲闲读去,竟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或者有匪君子、温其如玉之感。

  其实,早在几年前出版的《美丽古典》中,便已领教过骆老师笔下的旖旎风光,这一回,文字一如既往的温婉细腻、充满理趣不说,还平添了一种轻盈跳脱的画面感和镜头感,那是一种屏心静气的视角,古刹,青苔,溪涧,渔火,一刹那现于眼前,明明灭灭,让人错愕。这时,禅院的晚钟在空谷间幽幽响起,如静坐千年的老僧诉说着亘古不变的禅机:

  “一切都会过去,变化的背后仍然是一个深邃的幽静。”

  “影子是我,但我并不是那个影子。”“要全然不动心也许很难,但若是处处动心,那恐怕要一生慌张,片刻也不得安宁。”

  “最高的完成,并不是外在目标的完成,而是自我的完成。”

  “爱有尽头,恨也有尽头。不能爱时便不爱,事已过去便不恨,不能死在爱与恨里,一切才有生机。”

  “人们说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时,常常偏重在‘不染’。其实污泥也很重要,没有污泥是长不出莲花的。”

  你不得不承认,这些说禅的文字,本身就是禅意盎然的。古有“文以载道”之说,而骆老师的这部书,真可谓“诗以明禅”。

  正如佛家以“戒定慧”来对治“贪嗔痴”,欲从古诗中寻禅理、觅道境,大概也要知止能静者方可得。朱熹的《观书有感》每令我疑惑:如何观书竟与“源头活水”联系起来呢?经骆老师一解乃豁然开朗。原来“半亩方塘”乃指人的心境。“用小小池塘中‘天光云影共徘徊’这样美丽的景象来象征人的精神世界”,“大自然四季风云,草木荣枯,都体现着‘天道’的深微,都感发着求道者心中的生气。而当个体生命和天地至善之理融为一体时,他的精神世界就得以避免沉滞枯萎”。读到这一段,读者当能明白,作者胸中不惟有“学问”,而且跳动着一颗体察天地四时、人情物理的“道心”。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生命境界,让人想起宋儒所谓“见其大而忘其小”的“孔颜乐处”。骆老师是真能深入文心、诗心、人心的智者,心无挂碍,笔无固我,犹如一面镜子或半亩方塘,任由世界以各种形相来映照,故其不惟能“以玄对山水”,亦且能“以禅对诗文”:

  “世界是永恒,也是当下;世界是深邃的空寂,又是无限的生机。偏执地看,无论站在哪一边都不对,都不能真正把握这个世界,只有泯灭了对立的整体,才能达成对世界的彻悟。”

  禅要怎么说?答案是:最好不要说。如果,你胸中满是机心,满是算计,满是不满,满是戾气的话。禅在有意无意间,妙在说与不说处。意气用事的人,崖岸自高的人,不惟不能说禅,甚至终其一生,亦不知禅之为何物。       (同济大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12月24日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特刊·科技园区在杨浦
   第05版:评论
   第06版:专题·青年就业
   第07版:五角场·文苑
   第08版:民生·社会
街头
禅要怎么说
自己的法官
水影动深树
在朱家角吃河鲜
向阳花赞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7禅要怎么说 2013-12-24 2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