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人子弟(之三)

  ■管新生 文

  2

  说来有趣。隔壁有一位好学的邻居,比我低两届,毫无理由地十分羡慕我嘴巴上有故事,仗着贴隔壁邻居的优势不间断地向我借阅小说书,不借给她便十分不高兴。于是很快便步了我的后尘,开口也有大兴牛皮吹了,真个是“胸中有丘壑,腹中添经纬”。

  手中那薄薄的一册不再能够满足求知欲日益旺盛的少年学子,于是开始向厚厚的小说野书进军。记得那时候的居委会有阅览室,可以办卡借书,可惜念小学的学生过不了资格线,起码须初中以上,凭学生证借书。有同学说,杨家浜小河边有一个私人书摊,有许多很老古董的书,比如《三侠五义》《隋唐演义》什么的。立马赶去,哦,凭户口簿借阅,几分钱一本,书摊老板是一个少女,长得倒是蛮好看的,无奈脸无半丝笑容。后来听说是落魄的社会青年。再后来,换了一位老者,听他说,女儿到民办小学当代课老师去了。其实,真正可以消消停停读到的好书都是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的,如《创业史》《风云初记》《上海的早晨》《红岩》《青春之歌》等。

  虽说读书无数,但真正属于我自己所有的书籍偏偏一本,不,连半本也没有——说到底,只缘一个字:穷。

  说也怪,老天有眼,居然不经意间掉下一个大馅饼来,无巧不巧地恰恰砸中了我的脑袋,使我不费吹灰之力一下子得到了三本书:《强盗的女儿》《阿凡提的故事》《小英雄雨来》。那时候适逢大跃进,“妇女解放劳动力”,母亲去了国棉十七厂职工家属长白街道缝纫组,每天工资四毛五分钱,踏缝纫机,时日一久便想自学裁剪,就让父亲去新华书店购买两本学习裁剪的入门书,不料父亲买来的竟然是高级裁剪师的书,这就成了拿着火车票去看电影——对不上号的荒诞事儿。于是,母亲便带着我去了双阳路控江路口的新华书店分店。不料裁剪入门书缺货,且又只能换书不能退钱,这一来自然便宜了我,套用今日的时髦话来说,拾皮夹子是也!

  这就是我人生中初次拥有的书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3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4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7版:English Edition
   第08版:时报周末·公益广告
棋通书画
一涕世界
微笑的尴尬
校门口
春节琐忆
工人子弟(之三)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6工人子弟(之三) 2015-03-28 2 2015年03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