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落实2014年市委1号课题进入整体实施阶段。街道职能转变,会不会穿新鞋走老路?招商引资功能剥离后,如何提升街道的服务?平凉路街道的回答是:“基层管理是具体和琐碎的,敢于创新传统管理理念,把服务精细化,把管理做扎实。”
盘活资源形成合力
2014年市委一号课题成果——《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继续优化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建立完善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和社区综治中心。”这意味着街道的“三中心”拓展为“六中心”。各中心是街道履行“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基本职责的载体,服务群众的窗口,推进社区共治自治的平台。
此次改革让街道有了任务派发权、资源调配权,不仅能派单调度、督办核查,还要指挥、协调得动相关的执法队伍。平凉路街道盘出原先街道经济科的办公室,将城管、房办、市容、市场监督管理所集中办公,完善城区管理网格中心,重新整合队伍。“形成了一个联动机制,从发现开始,谁负责,发现以后怎么办,一直到拆除。明确了条与块之间的工作职责后,整治违法建筑、无序设摊、群租效率大大提高。”平凉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对网格中心的调整,街道还将把矛盾调解办公室纳入到综治中心,更好更有效地解决社区动拆迁、历史遗留矛盾。借着此次辖区资源的盘活,平凉又将新增一处卫生服务中心,老百姓跑很远的路去社区医院看病的现象,将得以改观。
从“有事找我”到主动作为
以前国内一些老社区设有茶馆、戏台,成为凝聚居民的纽带。在国外许多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但现在许多新社区,居民大都从四面八方而来,平时交往互动并不多,如何加强居民自治?
谈及“一号课题”力推的“居民自治”模式,平凉相关负责人认为首先要提高居民的物业意识。对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研究,进一步加强物业、业委会管理,对有物业、业委会的小区加强指导,对没有物业、业委会但有成立条件的,指导尽快成立。
但目前平凉辖区内还有12个老旧小区内是处于物业管理的“真空”状态。这些小区平均面积1万平方米左右,没有保洁,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没有保安,“如果物业公司一对一管理,物业公司也养不活。”该负责人介绍,街道对百姓服务主动作为,打算投入50万建立类似物业呼叫中心的机构,对几个相邻的小区进行统一物业管理。比如,杨树浦路附近有5、6个老旧小区,在主要通道安装探头进行监控,增设保安,不间断巡视各小区,而居民如有需要维修拨打中心电话即可。“这样一来,实现小区的集约化管理,逐步提升居民的业主意识,然后再引导他们自治。”
抓好社区的“面子”和“里子”
“街道取消了招商引资职能,我们可以腾出大量人力和工作精力用于社会服务管理。”平凉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如今街道正在主干道、次干道、学校等重点区域周边,提升市容、交通环境。以齐齐哈尔路为例,针对乱停车乱晾晒现象严重,街道将安装护栏、机非隔离带、停车架等硬件设施,并增设花池花架,建设若干街头小景品,优化环境。
“不仅要做好辖区的‘面子’,还要注重‘里子’。”平凉聚焦资源,打造八埭头文化,举办各类社区文化体育活动比赛,邀请文艺团队表演,提升社区文化中心的受众面和人流量。
同时,针对今年的居委会干部换届选举,街道把好居委会干部关口,通过合法、公正的选举,选出党放心、老百姓满意的居委会干部。
取消招商引资职能,街道依旧要做好服务企业工作。该负责人表示,在抓好为民服务的同时,另一手抓好企业服务,尤其是大连路总部集聚区和滨江产业带的招商工作,主动对接,为进驻杨浦的企业做好属地服务。
平凉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招商引资功能剥离后,街道按照区财力保障,优化资金配置,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能。“今年还在机动经费中拿出80万作为创新工作费用,不设科室条线限制,不受年初预算约束,只要有好的、能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的创新想法,经论证有可行性的,就给予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