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宏达 文
在中国,特别是距今30年前的中国,作为近距离的出行工具,自行车无疑是大众的首选。
不用说,那时自行车对小男孩更充满诱惑力和吸引力,两三个小男孩凑在一起,总有办法搞到辆破自行车,在人迹稀少之处互帮互学。我们那时喜欢在榆林路的江浦路到许昌路一段学骑自行车,榆林路上人烟稀少,更无机动车辆来骚扰,安全系数高。学骑时,小朋友轮流帮对方扶着自行车奔跑,先是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扶着座垫,不致使尚不熟练的车上人摔倒,后来,只要用一只手扶着座垫就行,时间长了,扶车人会偷偷撤手,学车人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平衡、掌控,相信这个过程无数过来人都铭记在心。还有那些更矮小的小朋友,身高还不及自行车车把高,如果坐在车座上,双脚根本够不着踏脚板,智慧的他们会在自行车的左边用左脚踩着踏脚板,把右脚从三角架中间伸过去,照样能双脚踩踏踏脚板,一上一下地蹬动驱驶自行车前行。
弄堂里的小朋友,从学骑车开始,便知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靠右行,不可逆向行驶;上了大马路必须在非机动车道骑行,否则会遭“大眼睛”撞;左转弯伸左手示意,右转弯伸右手……至今犹在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