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永敏 文
封控在家,足不出户,我最不放心的就是“躺平”在杨浦区军工路一家护理院的大哥。
年逾古稀的大哥一辈子单身,因患重疾长年瘫睡在护理院,靠胃管传送食物,维持生命。虎年春节后,疫情反弹,护理院采取封闭式管理,暂停家属入院探视,而大哥四肢僵硬,无法使用手机,语言能力也在逐渐退化。更不巧的是,大哥房间的护工没有智能手机。快两个月了,无情的疫情“切断”了我与大哥联系的“纽带”。
疫情是魔鬼,同城难相见。思来想去,我只得求援大哥的“娘家”。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我拨通了护理院总机,一番周转,忽闻一位“女中音”爽快地说:“咱们加个微信吧。”一句话,似春风送到了我的心里,再抬头一看,大哥已出现在我的手机屏幕上啦。
我和大哥四目相对,顿时泪湿了眼眶,见他虽然鼻腔拖着一根长长的胃管,但脸色泛红,好像还胖了点,便大声鼓励他,加油,安心养病,待疫情消除后,我们推着病床一起去外面晒太阳喔。
此刻,大哥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破天荒地“挤”出了一句话:“知道了,你也要保重身体。”终于,我一颗悬空的心放了下来。
视频短暂,暖人暖心。我依依不舍地向大哥挥手“道别”,这时才发现,那位戴着口罩、身穿防护服的“女中音”左手仍悬空拿着手机,侧着身,右手不停地在大哥的颈部拽拉着雪白的被子,整个病房窗明几净,桌子上摆放着整齐的物件,看得出来,疫情中的这家护理院管理得井井有条。
视频后,我再次电话联系“女中音”,表达了深深的谢意,她说:“叔叔,别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事,以后您想与大哥视频,联系我就行了。”
因此得知,她姓曹,是护理院护士长。
我还得知,奥密克戎初露端倪之时,这家护理院就果断地自我封控,尽管曾一度引起个别长者家属的不理解,但全体管理和护理人员率先只进不出,舍小家,为“大家”,吃住在护理院,有的护工甚至打地铺睡在重症老人的病床边。护理院上上下下,精心守护着120多位老人,至今没发现一例确诊或无症状感染者,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此时此刻,我不由得心存感激,她们是这场抗疫中的美丽“天使”,是千千万万个老人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