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 文
疫情封控管理前夜。
“咚咚咚”有人敲门,忙戴好口罩开门,来人自报是6楼的业主,现在是楼道志愿者,临时组建了楼道群,邀请大家扫码进群,后面几天核酸采样时将按楼道叫号排队,以保持距离有序进行。
虽然大家都戴着口罩,还是能认出眼前的美女志愿者,毕竟同住一个楼道多年,平时进出抬头不见低头见,但以前只是匆忙走过,几乎没有说过话。
我们所住的小高层共有10楼,随后,楼道里的20户人家陆续都有人进群了。
吃好晚饭,志愿者在群里通知说,明天起封控管理,请大家按要求做到足不出户,并提醒大家提前将核酸采样登记码截屏好。
此时,2楼业主说,下班匆忙,蔬菜也没买到呢。
9楼的业主就说,自己是做竹笋批发生意的,正好还有一批笋在运过来,大概晚上十点左右能到货,可以在小区门口放几包,价格是批发价,20块一袋五斤装。
这位9楼的笋老板还贴心地发出一个链接,是介绍竹笋的保存和烹饪小妙招的。楼道里的人纷纷接龙抢购。晚上十点,笋老板在群里告知笋到了,大家连忙出去取笋。
人生第一次在半夜买菜,终于,赶在小区封控前大家又囤到了一份美味蔬菜。
第二天一早,志愿者在群里说,大家可以下楼排队做核酸了,还提醒做好防护措施,带好防盗门钥匙,还透露说,今天给我们做核酸采样的是安徽援助医疗队。
此时,8楼的业主艾特6楼志愿者说,自己在医院值班,现在家里只有老人小孩,不会操作智能手机,担心影响核酸采样。
还没等志愿者回话,3楼的业主就说,没事的,会帮他们弄好的。
随后,在一身防护服的楼道大白志愿者带领下,我们楼道的成员保持间距有序排队,连同8楼的老人小孩,大家顺利完成了核酸采样。
随后几天群里不时交流信息,5楼是一位独自在上海的租客,他说前几天因工作忙碌,没能准备充足的食物,这几天都是靠方便面度日的,戏称快“弹尽粮绝”了。
我正思忖家里还有几袋余粮,10楼的业主说,不要紧,家里主食充足,可以给他一袋大米和几卷挂面。4楼的业主也说,自己家有不少土豆和白菜,可以给他一份。
大家都很自觉,提议在扔垃圾时放在5楼租客门口,避免接触带来不安全。
好在,那天下午,居委会组织的第一批生活物资就及时送到了每家每户。5楼租客在群里说,感谢政府,现在有吃有喝了,邻居们的好意也记在心里了。
夜已深了,突然底楼的业主说,自家宝宝发高烧不退。大家听了都很急,说几个月的小囡不能耽误的,必须送往医院。可是这时出小区又不是简单的事。6楼的志愿者连忙说,现在就去和居委会联系。
在志愿者和居委会的努力下,叫来了救护车,底楼的宝妈带着宝宝赶往了医院。
次日早晨,我在窗外叽叽喳喳的鸟声中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一看手机,见到楼道群里发来的几条信息,底楼的宝妈说,幸亏送医及时,晚一点医生说可能引起惊厥,现在宝宝已经退烧回家了,给大家报一声平安。
还有一条是6楼志愿者发来的,说是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第二次核酸检测结果,咱们整个小区继续保持了全阴的好成绩。再接再厉,大家一定能很快等来解封的那一天。并提议说,这个群考虑长久保存,方便邻里间交流沟通。业主们都回复“+1”,并感谢楼道志愿者,“这几天辛苦啦。”
我在想,等解封以后,要将每天最美的微笑留给每一位擦肩而过的邻居。经历了这场疫情,左邻右舍楼上楼下的邻居们变得格外熟悉热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