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怡
4月3日,杨浦全域封控的第三天,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起,电话那头传来哭泣声:“你爸刚刚走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孙晓燕一边强忍着泪水,一边安慰着电话那头的母亲,她内心默默地念叨:“爸爸,女儿不孝!待疫情散去,女儿再去‘看’您!”
接到父亲去世的噩耗时,正值上海疫情防控最艰难的时刻。孙晓燕是杨浦区中心医院中原分院综合内科护士长、杨浦区疫情防控定点救治医院护理团队负责人,作为一名有着1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她还是中原分院工会副主席,中原分院党支部第二党小组组长。
1月初,杨浦区中心医院接到上级命令,中原分院整建制转型为杨浦区疫情防控定点医院。孙晓燕第一时间报名投入到一线抗疫工作中。从筹备到陆续收治新冠患者,她每天工作18小时以上,闭环管理,手机24小时待命,带领十几名护士承担了阳性、密接、次密接、高筛等病区繁重的护理及院感督导工作。
一天半夜,中原分院收治了一位新冠病毒阳性伴难愈性压力性损伤、低蛋白血症的孙阿婆。90岁高龄的阿婆长期居住在养老院,当掀开被子的那一刹,一股令人窒息的气味扑鼻而来,瞬间弥散至整个房间,只见阿婆背上几个巴掌般大的创面,正溢出黑色和绿色的液体……孙晓燕没有退缩,她每天带领护理团队悉心为阿婆清理创面,经过15天的努力,阿婆身上的创面渐渐愈合了,身体也慢慢好转起来。
其实,病区收治的近700名阳性患者中大部分都是高龄患者,60岁以上占80%,90岁以上有104人,年龄最大的是101岁。这些老人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在缺乏护工的情况下,为提升老人们的护理质量、减少肺部感染和并发症,孙晓燕创新成立了俯卧位专科护理小组,细心耐心地对新冠患者进行俯卧位治疗指导及护理,护士们日夜辛劳,对老人们无微不至关怀着。
由于隔离病房家属没法前来陪护,孙晓燕也尝试利用工作手机和家属进行线上连线,一张照片、一段小视频,让家属了解患者医疗、护理及生活方面的情况与需求,这样的“云探视”不仅打消了家属的各种顾虑及不安情绪,更是搭建起一座无障碍的沟通桥梁。
“一脱区保洁阿姨,摘除手套请立即手卫生,不要用手拉污物桶要用脚踩;二脱区保安,先手卫生再换干净的医用外科口罩……”孙晓燕的声音从病房穿脱区的对讲机里清晰地传出。
再小的细节也躲不过她的“火眼金睛”,作为定点医院院感督导员,孙晓燕还负责医疗、护理、后勤、保洁、安保等区域人员生活工作管理,确保两点一线监控无死角,采取人盯人战术监督穿脱环节(口罩、防护服、手卫生);定期巡查穿脱、消杀、通风、医废、污水等环节并记录在案;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开展每日二次健康检测,每日一次核酸检测;人人参加院感考核做到人人过关;人人做到疫苗接种应种接种;对红区闭环医护人员进行关心关爱、心理疏导,让人人成为自己的感控督导员。至今中原定点医院无一例医护发生感染,“把院感防控细节管理好才是对病人和医护人员最好的守护。”孙晓燕说道。
一个又一个任务,一个又一个风险,孙晓燕坚守在岗位上,3个多月没回家,中原分院的领导和同事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孙晓燕的丈夫是街道的一名城管队员,疫情期间在街道防疫防控办工作,也3个多月没回家了,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他们的两个双胞胎儿子因此在家里“自力更生”,在网上搜索视频学习如何烧饭、烧菜,自己照顾自己。孙晓燕是一名妻子、一名母亲,如何不思念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儿子们却对妈妈说,不用担心他们,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病人。“短暂的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是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团聚。”孙晓燕告诉自己,疫情防控一刻也不能放松。上海的天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双彩虹”时,孙晓燕也在心里默默地许下了愿望……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逆行而上的“白衣战士”知难而上、冲锋在前,用顽强的意志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保卫战贡献着坚实力量。孙晓燕,正是这群“白衣战士”中的一员,身为共产党员的她没有一丝退缩,把对亲人的思念埋在心中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守护着大家的平安。6月中旬,中原分院圆满完成了新冠定点医院救治任务,并立刻投入第四阶段的战疫工作。护士长孙晓燕和她的团队已经默默坚守6个月多了,他们依旧驻扎在医院继续“战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