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张条案

  ■魏鸣放 文

  那一年,有一张条案,在老屋客堂的中央。

  记得,这在当年工人新村的其他家庭,从来没有见过。

  一般条案,多在古代大户人家里。

  中间一横,两端翘起。上面立着花瓶和笔筒之类。再上面,则是一个大幅书画,两边书法对联。下面,一个厚重的大方桌,两边太师坐椅分列。

  而在当年的老屋,所谓条案,既不加工,也无雕花,只是一块三米见长的粗厚木板,仅以一般墨漆抹黑,实在太过简单。

  当年,外婆和外公,静静分坐于方桌的两侧,在我记忆中神化了那古旧的氛围。

  条案的上方,供一幅伟大领袖的画像。再往上,悬下一个长长的黑色挂钟。里面,一只黄铜钟摆,一刻不停地摆动,发出格嗒格嗒的声响,像是要将人生童年的漫长岁月,细心敲打成一个个冗长的上午和下午。

  再往上,挂一幅加长的玻璃大镜框。蓝底画面,中间一大片硕大的牡丹花,四边四只喜鹊,嘴衔着长长的红带,向着四方高飞。

  西面的高墙,也是一个大玻璃镜画框。

  老屋的南门,正对着一家托儿所。

  门前的小路,是一片泥地,大多黑湿,这让来往的行人悄然无声。平时,大都是白天,正对门的托儿所那边,不时传来一阵阵管风琴的音乐。同时,还隐隐伴有里面孩子的轻轻哭声。尤其是,下午两三点后,睡在地板上的大小孩子,一个个午后梦醒,一声声哭爹喊妈响起。里面,一时哭成了一个“小小伤心人”的世界。记得,那一个个下午,或是黄昏,一直要等到双职工家庭的年轻父母们,下班后来到这儿,接走所有的孩子们,一切才会重归于平静。

  那一年,我们有着外公和外婆。我们不哭。

  那时,我们人小,姐弟三人,出入条案之下。

  一抬头,可见高高上方,大镜框中小小倒影,迷幻于一片金碧辉煌之间。

  一般都是,白天的中午,外面的阳光,正从大门和高窗进入。再加上高高墙上两块大彩色玻璃镜面的强烈返光,小小堂屋下,一时间,千道金光,万道炫白,一起幻化而成天底之下最为光亮的城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草色花光似故人”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张条案
老太的笑
观“上海百年商业文明文化展”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一张条案 2023-10-24 2 2023年10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