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院子弟小学的学舍靠近校院门口,围墙外是军工路。二层红砖瓦房,楼层很高,楼下有一条贯穿走廊,两端有边门,走廊两边就是各班级的教室,二楼是机院子弟托儿所和幼儿园。
楼左右各有两扇正门,正门外面是大操场,操场上没有草坪,只是简单的沙石和土夯实的地面。全校有五个年级,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我们这届是刚建立的,下面一届要等来年才会有。我们班的学生出生有54年、55年,还有56年的,全班有52名同学。那时候,家长有困难只要和小学校长说一下就能来。我们的校长是邹校长,一年级班主任是邬老师。
回忆童年时代上课的情景有三段往事让我记忆犹新。
音乐课
记得上第一堂音乐课的时候,音乐老师就是我们的邬老师。印象中最深的就是邬老师的笑容,她没有生气的时候,看到人、遇到事总是那样的微笑。
这天上音乐课,教室里事先就放好了一架浅色的风琴。邬老师笑眯眯走到我们面前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上音乐课,我要教会大家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我们全神贯注听着,坐得挺直,小手放在背后,两眼睁得大大的。邬老师用娴熟的指法先整篇把歌曲弹唱了一遍,然后一遍一遍教我们朗读歌词,再根据节拍,她弹唱一句,我们跟唱一句,两遍跟唱后,就可以把歌唱完整。
邬老师满意地用右手轻轻拍着左手掌说:“同学们唱得很好,现在大家要放开,大声唱好吗?”“好!”我们大声回答。全班立即安静了下来。“预备开始!”“我家小弟弟,晚上笑嘻嘻,问他笑个啥,梦见毛主席,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梦见毛主席。”同学们都用足了全身力气大声唱着,随着风琴的伴奏,歌声在走廊里回荡,回荡。
我自小唱歌就不行,到目前为止也不会唱歌,但是,这首儿歌却是我有生以来唱得最舒畅、最开心的!
算术课
我们的算术老师是吕老师,还有冯老师。
吕老师高高的身材,白净的脸,眼睛不大,声音细腻,上课非常严厉。她有一个习惯,就是上课的时候不喜欢站在讲台上,而是手捧教科书,站在课堂的中央,左右前后都照顾好,生怕我们听不清。吕老师很认真,要是我们听不懂,会很耐心地反复讲解。
冯老师,个子不高,记忆最深的是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是教我们乘除法课的。一次,她在教我们速算法时说:“你们上一届有一个叫王克的同学发明了一种速算法很好,现在我就告诉你们……”
每周算术课都有一次激烈的比赛场面,就是速算考试。用一张牛皮卡纸(长20公分、宽4公分),背面是光面,反面有30道算术题,内容从简单的加、减,到混合运算,然后到乘除法口诀等。当老师说:“开始!”我们就把光面的卡片翻过来,大家用最快的速算法做完这30道题目,做好后要立即举手争第一名,最后老师对答案,来决定名次。
作文课
作文老师是倪老师。倪老师人不高,短发,眼睛大大的,语速很慢,音质很好听,上课时带点威严。
倪老师身体不好,大概是校方的允许,她上课经常是坐在椅子上,可她从不坐在讲台上,而是坐一把和我们一样高低的椅子,就坐在同学的第一排,离我们很贴近。
倪老师是我写作文的启蒙老师。她的教学方法独特,好理解,逻辑性强。我记得那时候她说过:“要写好作文就要先学好造好句,要学好造句就要先用好词组,比如:“种树”是词组,简单的造句是——今天我要去种树,要加上修饰的话就是——今天下午,我要到什么地方去种一颗桃树,要是修饰再扩大10倍或更多,那是记叙文,“种树”就是文章的题目。我清楚记得我完成第一篇作文后,当我打开作文本的时候,得了一个86分的高分,文章后还有很长的评语,我高兴得整夜没有睡着。
语文课本中有一张插图,大家要根据插图的内容写一篇记叙文。图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有一位男同学到一女同学家里去帮忙复习功课。记得倪老师评讲时说:“王卫同学观察图的内容很仔细,特别是把墙上挂钟指针所指的时间和靠墙角的一把雨伞,通过雨伞滴在地板上形成的水迹,来描绘当时下雨的情景及复习功课时间已经很长,这是他能写好文章的重要方面。”后来在年度作文课评比会上,我得到了一本倪老师奖励的《革命英雄故事传》小说集。
回想童年上课,感到真幸福,没有很多回家作业,只有美好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