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复旦科研成果刊登于国际公共卫生领域权威期刊:
PM0.5以下颗粒物危害更大

    本报讯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阚海东教授课题组在大气颗粒物污染与健康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相关论文已发表于公共卫生领域权威期刊《环境与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HealthPerspectives)。

    空气动力学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2.5)被认为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论文第一作者孟夏介绍,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严重雾霾天气,其中首当其冲的污染物是PM2.5。但粒径更小颗粒物的健康危害如何,目前尚无定论。课题组因此在我国某城市测量了0.25-10微米(即PM0.25-PM10)范围内23组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分析和比较了它们与居民健康风险的关系。

    结果显示,粒径在0.25-0.50微米范围内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居民健康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最为显著,且粒径越小,健康危害越大。而粒径大于0.50微米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居民健康风险没有显著关联。孟夏等推测,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其对应的数量浓度和总表面积越大,越有可能吸附更多的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也有可能与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在下呼吸道的沉降方式有关,粒径小于0.50微米的颗粒物主要以扩散方式沉积,而大于0.50微米的颗粒物主要以撞击方式沉积。

    这一研究结果提示,颗粒物中健康危害较大的可能是粒径小(例如小于0.5微米)、数量多的部分,而不是粒径大、质量重的部分。这为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即应该重点关注更小粒径的颗粒物,而不仅仅是PM2.5。   ■傅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生活·资讯
   第05版:评论
   第06版:专题·社工委
   第07版:五角场·文苑
   第08版:民生·社会
适时因地制宜优化调整规划方案
3对老夫妇为6对新人颁证
PM0.5以下颗粒物危害更大
共12116人接受技能培训
“职梦成长营”为失业者“增能”
《文明小区创建案例汇编》首发
图片新闻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PM0.5以下颗粒物危害更大 2013-10-29 2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