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毛信慧
支援机场海关,坚守隔离点、疫苗接种点,奋战在各个发热哨点、发热门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至今,杨浦的不少医务人员纷纷“逆行”,杨浦区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兼消化科副主任王斌就是其中一位。
2020年,他被评为“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疫情发生后,这位拥有22年党龄的老党员,始终坚守在发热门诊、入境人员留验点和区公卫中心,为抗疫贡献力量。
感染领域“老兵”:勇闯难关
发热门诊作为疫情重点防控领域,是守护城市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时至今日,20个月的抗疫时间里,我积累了许多实战防控经验,把好发热门诊这个关口,我们责任重大。”王斌是感染领域的“老兵”,经验丰富。
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就是空间改造、流程改进和人员配置。杨浦区中心医院迅速完成了总院发热门诊及其传染病分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达标改造建设工作。王斌是最早穿上防护服、坚守在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之一,他参与修订相关制度流程,以最快速度、按标准收治发热患者,第一时间落实24小时接诊服务,并开展核酸检测,落实全流程闭环管理。
在此期间,王斌带领医院感染科团队,严格对标国家及本市防控相关文件要求,针对发热门诊、院感等“建章立制”,确保一线医务人员开展临床工作时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医院组成TRM(Team Resources Management医疗团队资源管理)院感工作团队,全面推动责任落实、制度落地、措施落细,确保病人零漏诊、医生零感染、院感零发生。
随着国内扩散性疫情转为严防输入型,杨浦区中心医院又接到了入境人员留验点的医疗任务。
去年8月9日,杨中心接诊了一位特殊的入境患者。这名患者61岁,在夏威夷被诊断为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同时伴有呼吸衰竭、呼吸机辅助通气、帕金森病及骶尾部巨大压疮等,情况危急。王斌和同事第一时间组建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伤口护理等诊疗团队,在隔离条件下对患者开展救治。
面对患者多次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机频繁报警,诊疗团队及时实施床边支气管镜检查冲洗等各项抢救措施……经过14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于8月24日解除隔离,转至重症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患者家属送来了表扬信和锦旗,以示谢意。
社区科普“老兵”:扎根基层
其实,王斌还有个比感染科专家更出名的身份——“杨浦王伯伯”。这是因为他十分热衷于群众科普,常以“王伯伯”这个笔名向患者和居民普及健康知识。
上医治未病。早饭怎么吃?口罩怎么戴?怎么预防肠胃道疾病?怎么科学减脂?这些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都在王斌的“科普清单”中。社区科普讲堂上,他生动的讲解、幽默的语言,常常赢得居民的阵阵掌声。有时为了获得更好的科普效果,王斌还把同事“抓来”充当模特,进行“图文并茂”的解说。即使是在工作最繁忙的疫情初期,他依然笔耕不缀,并为“上海杨浦”微信公众号撰写了多篇疫情防控的科普文章。
“选择当医生,就要踏踏实实干一辈子。”王斌说。鉴于抗疫期间的出色表现,他荣获“上海市抗疫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王斌表示,他将继续坚守防控阵地,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